
【新聞導讀】
2025 年 3 月 28 日,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(FDIC)發布最新政策指導方針(FIL-7-2025),正式廢止 2022 年的 FIL-16-2022,加速銀行與加密貨幣市場的融合。未來,美國銀行可不經事前報備,在風險自評基礎上開展合法範圍內的加密貨幣業務,標誌著美國加密資產監管進入新階段。
【重大變革:廢除 FIL-16-2022,銀行監管政策鬆綁】

FIL-16-2022 曾規定所有受 FDIC 監管銀行,在從事任何加密業務前必須主動通報並獲得批准,被視為限制金融機構創新的瓶頸。如今,隨著 FIL-7-2025 正式生效,銀行不再需要預先取得同意,只要符合現有法規並具備風險評估與合規能力,即可啟動相關業務。
【新政策三大重點:自主創新與合規並重】
- 風險自評機制:銀行可在內部完成市場與法遵風險評估後,自主開展加密資產服務。
- 強化法規遵循:雖放寬報備義務,但在 KYC、反洗錢(AML)、資安管理等方面仍需嚴格執行。
- 金融創新推進:鼓勵傳統銀行探索加密託管、交易與結算等新業務模式,有助吸引更多機構資金進場。
【市場反應:政策鬆綁為比特幣與以太坊注入新動能】

FDIC 的新方針受到加密社群普遍歡迎。業界人士指出,此舉為銀行提供明確的政策空間,消除監管不確定性。X(原 Twitter)上有不少投資人表示,新政策將促使銀行開放加密錢包、託管、甚至衍生性商品服務,提升整體市場流動性與深度。
此外,分析師認為,短期內比特幣與以太坊等主流幣種將受益於此政策利多,出現價格上漲與交易量提升的機會。
【潛在風險:鬆綁非免責,銀行仍需謹慎操作】
雖然監管放寬,有助於金融創新,但若銀行在資安與合規措施上出現漏洞,未來仍可能招致 FDIC 或其他監管機構的強力介入。
投資人應注意:
- 銀行與加密平台合作的合法性與審慎性
- 加密業務背後的技術與資安保障
- 可能的政策回調風險
【結語:加密貨幣主流化再進一步,金融系統迎來融合時代】
FDIC 放寬加密貨幣業務限制,不僅為傳統銀行開啟全新服務模式,也進一步推動比特幣與加密資產的金融整合。
未來,隨著更多銀行進場,加密市場有望擴大規模與穩定性,並吸引更多機構參與。但同時也需警惕政策與技術風險,建立穩健與安全的數位資產服務架構,才能真正實現金融創新與合規並進的雙贏局面。
喜歡我們的加密貨幣分析及報導嗎?歡迎加入加密貨幣交易培訓課,成為專業的加密貨幣交易員,擁有專業的分析能力,全台最專業加密貨幣交易培訓,交易培訓官方LINE@(諮詢、培訓、成為專業的加密貨幣分析/研究人員)
*本文僅供一般信息之用,不應被視為法律或投資建議。此處所表達的觀點和想法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不一定反映或代表區塊吧BLOCKBAR的觀點和意見。
如果喜歡看更多與區塊鏈技術、應用、科技新知相關的內容,記得留下您的Email並成為我們的訂閱者,那麼新文章上線時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通知您,不用再擔心錯過任何最新消息!